“石文化赋能高质量发展交流会:融合与蜕变——艺术&设计赋能云浮石业的未来发展圆桌对话”日前在“第二十一届云浮国际石材科技展览会暨第十五届云浮石文化周”现场举办,本届云浮石文化周以“美刻创意生活·石艺在云浮”为主题,旨在激发设计师与石艺人之间的创意碰撞与合作,将传统石艺注入现代生活,为云浮石文化注入新的活力与时尚元素。
活动邀请了广州美术学院夏天教授以《以艺术赋能石材产业——从卡拉拉到惠安》为主题发言、湛江设计力量协会总会副秘书长叶锐以《计设——投资策略与设计定位》为主题发言,圆桌对话的嘉宾有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广东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梁建坤;广州美术学院研究生导师、副教授夏天;云浮市工艺美术行业协会执行会长覃军;青年雕塑家、广州美术学院教师凌桐;云浮市石材行业协会副会长郭鉴豪;湛江设计力量协会分会常务副会长张希爱,一众专家共同探讨石文化创意赋能产业的新路径、新模式,分享艺术创作与石材产业的经验,通过学术与实践的碰撞,推动石文化经济的高质量发展。
石雕工艺:因材施艺
石材行业:从建材到生活
要讨论云浮石业的未来,首先需要回顾云浮石业或石材工艺具有怎样的传统与优势,在这一点上,梁建坤介绍,“云浮市被誉为‘中国石都’,云浮石雕工艺的历史悠久,源远流长,主要分为石雕工艺、石拼图工艺和装饰实用工艺三大类,是南方石雕工艺的代表。”谈及优势,他认为,“云浮是世界石材集散地,拥有石材一千多种,充分利用了各种石材的自然色彩和纹理,通过多种工艺手法在石材上创造出不同的质感,从而形成云浮石艺品种多样,因材施艺的特点。”
覃军从工艺美术行业的角度分析称,“随着时代的发展,云浮石材产业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机遇与挑战。而艺术与设计的力量,无疑将为云浮石业的未来发展注入新的活力和动力。”他认为,“云浮石材拥有着得天独厚的材质之美。每一块石材都仿佛是大自然鬼斧神工的杰作,纹理独特、色彩斑斓。而艺术的融入,让我们能够将这些天然的美感进行提炼和升华,通过雕刻、绘画等艺术手法,赋予石材更加深刻的内涵和灵魂。”
在云浮从事石材行业20年的郭鉴豪则从自身的探索发展历程,谈了云浮石业的现状,经历了从板材经营到提炼石材艺术性、走进家居生活的过程,他表示,“云浮石业面临着市场多元化、环保政策等挑战。同时,随着科技的发展和消费者需求的升级,云浮石业也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在此背景下,如何将石文化与现代艺术、设计相结合,为云浮石业的未来发展提供新的动力和方向,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
广州美术学院夏天教授以《以艺术赋能石材产业——从卡拉拉到惠安》为主题发言
从“坐店迎客”到“走进家居生活”
设计是一种方法论,是艺术应用于生活的最有效方式。那么,从设计的角度看,云浮石业和石雕工艺又是怎样的存在?夏天从广州美术学院雕塑专业的教学变迁的角度,分析云浮石材的转型升级,他介绍,当年著名雕塑家潘鹤提出“雕塑的主要出路在室外”的主张让雕塑迎来了时代生机,同理,云浮石业经历了“坐店迎客”的板材交易阶段,在未来可能更广阔的空间在于借助设计艺术“走进家居生活”。“雕塑的宽泛概念甚至可以包括家具、灯具等,换个角度看,这些则是属于凸显功能性的雕塑。以雕塑的理念做家具,也是石材艺术性升华的方式之一。”
值得一提的是,上述所言在这一届云浮石文化周已经有所探索,“国大师”1+1培育行动正式启动,这是一项旨在融合设计与传统工艺,将设计师和石艺大师的智慧与创意结合,围绕家居生活、实用型创意,对书房、茶厅场景进行石艺实用器设计与制作,共同创作独具匠心的石头作品,推动文化传承与创新发展。
张希爱认为,“以蜕为进”应该是云浮石业突破发展的“良药”。他认为,“无论是景观、空间、建筑还是雕塑,都可以与石材联动,可以把石材的材料应用拓展得更宽广,甚至让石材进入到汽车领域。”
夏天+梁建坤《一片冰心在云浮》
作为云浮人、同时又受到广州美院系统教育的凌桐表示,“依托大型石材产业为根基,把石材次生品从边角料变成中国石都王冠上的明珠,用艺术打出云浮石材工艺的品牌效果。同时,我会努力将石材次生品工艺化、市场化、产品化、生活化,提升其美学价值。我也会积极响应母校广美提出的与云浮石材产学研结合的活动。并且,在日常生活中,我会多联动与此道同志合的云浮学子,通过线上联动、线下生产的方式,抱团取暖组成设计团队,做大众真正需要的石材产品。让它可以走进千家万户,这一直是我所希望的。”
石材、工艺加设计何以融合蜕变
通过设计师与石艺人的共同努力与创作,让石头从材料蜕变为工艺品、艺术品,融入现代生活,引领大众审美,为城市增添别样的文化气息,这应该是大多数人的共同愿望,但具体可以如何融合?云浮石业又有怎样的优势或者资源能够直接跟设计领域密切结合?
在覃军认为,云浮首先拥有的是石材资源优势,上千种天然石材,希望可以在原材料利用方面能够与设计充分结合,具体行动上,则通过协会、行业、高校等多方面的深入联动,紧密合作,把云浮石业从建材为主的阶段蜕变为以艺术审美为导向的高端石材美学应用层面。
梁建坤也表示,“我们的工艺美术设计师,将传统的石雕技艺与现代审美相结合,创造出既具有传统文化内涵又符合现代审美的石雕作品;将工艺性与实用性相结合,创作出适应市场需求、满足消费者对个性化、定制化的实用性石材产品。未来的石雕作品应该更加注重设计的融入,我们可以期待看到更多由设计赋能的云浮石艺作品。”
在夏天看来,云浮石材长廊蔚为壮观,给人深刻的印象,但同时又存在企业同质化的现象,要拉开企业的差异性,才能凸显行业的多元化,唯有多元化与丰富性才是让一个地方的产业繁荣发展的主要方向,由此,夏天建议,“不同的企业可以与不同的雕塑家、设计师合作,形成各自企业独有的艺术形象风格和品位,进一步强化企业的品牌形象,也是提升企业产品价值的重要方式。”
夏天同时还提到,如何能够把艺术创作赋能到整个城市文化建设中,包括云浮的城市文化名片的打造,让云浮人民在石头上不单纯地获取经济效益,还能够获取精神享受的效益,以石文化为媒材,形成诗意的栖居,形成地方特色的文旅品牌。“可以把石文化周做成嘉年华形式的活动,更广泛地吸引大众,更轻松地进行交流,更活泼地传播石文化,在移动互联网时代,形成独特的打卡名片。把展会与城市文旅和经济模式有机地融汇在一起。”
在郭鉴豪看来,设计与石材的结合可以有多方面,目前至少能归纳为四类,一类是板材本身的天然纹饰利用;第二类是通过拼花的手法,创作出石材特有的图案样式;第三类是艺术化的设计,以艺术观念为先导;第四类就是高级定制,根据客户需求而量化方案。在他看来,四类的设计存在于不同的企业定位里,但他认为目前需要引起重视的问题是抄袭现象导致行业发展受阻。因此,石材设计的著作权保护问题任重道远。
对于这一点,覃军归结为“人才的缺失”,他认为目前云浮石业在艺术素养上普遍存在一个明显的问题,即缺乏对石材美的认知,不少板材的纹饰没有得到相应的提炼与利用。他呼吁社会各界合力在人才培养、人才引进方面加大投入力度。打造云浮特有的“精、专、美”的石文化,与国内其他以石材规模取胜的城市拉开城市文化的差异。凌桐也有同感,他提出更具体的建议,“可以紧密联系高新科技在石材的应用,同时也要利用高新科技手段把石材传播到更广的地方。”
由此而言,云浮石业的优势,到底是原材料的开发地,还是各路名石的集散地又或是高精尖工艺雕刻的集中地,在城市定位和优势上,确实需要进一步明确,唯有如此才能真正找到云浮石业发展蜕变的症结,正如叶锐以《计设——投资策略与设计定位》的主题一样,先有“计”后有“设”。
因此,本次论坛的专家们不但剖析了石业的现象乃至迫切要改变的原创力不足的现状,还围绕前述问题分别提出了产品设计、企业品牌、城市文旅等多种不同层面的看法与建议,他们的宝贵意见或者可为云浮石业在融合蜕变上的探索,能有更清晰的定位和方向。
采写:新快报记者梁志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