丝路昌吉/昌吉州融媒体中心 记者 王婷
近日,记者走进奇台县鑫磊石材有限责任公司,看到工人正在忙着打包石材成品,准备发往广东湛江。
放眼望去,在这个占地不足50亩的厂区内,错落有致地摆放着不同尺寸、形态各异的各类石材,奇台县鑫磊石材有限责任公司总经理郑维冬正穿梭其中,时不时掏出卷尺进行抽检。每天花半小时检查仪器和抽检石材,这个习惯,郑维冬坚持了34年。检查完回到办公室,郑维冬有条不紊地泡起功夫茶,通过手机查看石材行业的最新动态,时不时地还要在笔记本上记录相关数据。
郑维冬正在笔记本上记录石材行业相关数据。记者王婷 摄这个不到20平方米的办公室,是郑维冬他梦想起航的地方。郑维冬是福建南安人,他的家乡拥有全国最大的石材集散地。因为父辈就从事石材行业,受他们的影响,郑维冬很小就接触了石材。1991年高中毕业后,他便一头扎进了石材行业,从石材厂的一线大切师傅做起。
2000年前后,正值全国房地产行业的蓬勃发展期,用于建筑外墙装饰的花岗岩需求旺盛。在一次闲聊中,他从朋友那里得知,奇台县的花岗岩矿藏储量巨大,石材质地优良,其中卡拉麦里金、卡拉麦里银、戈壁蓝宝等品种更是享誉国际。
经过实地考察,他发现,奇台县的花岗岩色泽独特,质地优良,且易于开采,是建筑外墙装饰的理想之选。2008年,郑维冬不顾家人阻拦,把产业重心从福建转移至新疆,在奇台开办了石材厂,随即于次年再度布局,增设两家新厂。
郑维冬正在抽检石材。记者王婷 摄随着市场变化,郑维冬的石材厂也根据市场需求进行了转型升级,从石材的初加工转变为精加工的成品石材。因为始终坚持诚信经营,郑维冬的石材在疆内外都拥有极好的口碑。他的石材价格从来不因为市场的波动而变化,相反,不变的价格促使他不断提升石材的品质,一时间吸引了来自全国各地的订单。
2016年,郑维冬成立个人工作室。他创新研发的套锯+无底板切割技术,将石材荒料利用率提高到90%以上,不仅减少资源浪费,还提高了石材出材率。不仅如此,郑维冬还通过调整生产结构、加工方式、生产工艺流程,引进先进的生产设备,安装排尘扇、洒水、喷水设施,使生产环节更加环保,实现了提高生产效率和绿色环保双赢。
郑维冬与石材买家达成购买意向。记者王婷 摄不仅要经营好自己的小家,更要经营好社会这个大家。多年来,郑维冬始终坚持把诚信和担当融入企业发展与公益善举中,积极回馈社会。在“百企帮百村”活动中,他为奇台县东湾镇墒户村捐款捐物5万元,支持乡村建设。2017年5月,他担任新疆残疾人福利基金会副会长,又为该基金会捐款12万元。自2008年至今,他已累计捐款超200万元。说到郑维冬的善举,他表示只是做了力所能及的事,他始终相信,只要做好自己的事,自然会有好运。
从事石材行业三十余年,郑维冬先后被授予昌吉州“五一劳动奖章”“全国建材企业文化建设突出贡献人物”等光荣称号,2025年他荣获“自治区劳动模范”荣誉称号。他坦言,这份荣誉将激励他继续保持初心,让“好石材奇台造”的名声越叫越响。


